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唐仁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
2023-3-17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

唐仁健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集中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到现代化的质量成色。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加快补上农业这条短腿。要从政治、全局、战略高度,把握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搞现代化建设,首先还是要让大家吃好穿好,“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能少,这对农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除了保障食物供给外,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化不断推进,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华农耕文明的独特价值和时代魅力愈发彰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乡韵乡愁。还要看到,不管城镇化如何发展,仍将有数亿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能也不应该把他们落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下降,但农业关联的二三产业不断拓展、体量不断扩大,农业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而按农业全产业链口径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05%。“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激活农业农村潜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动能,为拉动经济增长助力,进一步拓展我国发展的战略空间和纵深。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图为2022年12月25日,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农田里的冬小麦长势喜人。人民图片 黄蔚林/摄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筑牢国家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能有明显短板。现代化强国的安全根基牢不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我们的农业强不强。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农业之强筑牢强国之基,把“三农”这个“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真正把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赢得战略主动。
  二、铆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切实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统筹部署、协同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充裕,特别是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罕见北方秋汛和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成效超出预期,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从“地、技、利、义”四个方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尽可能多增产,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持续提升。
  要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耕地既要较真碰硬管住数量,也要下定决心管控用途、提升质量。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把良田沃土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依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端牢饭碗,越往后越要靠科技、靠种子。要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加快急需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既靠政策扶持,也靠经营增效,两手要同时用力。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稻谷补贴,加大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扩大政策性收储,做好市场化收购,加快建立长效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地方重农抓粮责任,督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上出实招硬招。
  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现在粮食产能不是要不要提的问题,而是必须提、加快提的问题,产能提一分,粮食安全就稳一分。同时,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持之以恒抓好节粮减损,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提倡健康饮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近年来,各地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时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必须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者/出处:《求是》2023/06 阅读次数 [235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旅双赛道激发创新活力 第九届吉林省农村创业项目大赛落幕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55亿元 积极应对洪涝干旱灾情 助力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
 [三夏进行时] 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将于九月启动
 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调度视频会强调 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抓实抓细关键举措 全力以赴抗旱防汛保秋粮丰收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采取四项有效措施防灾救灾
 新华全媒头条·活力中国调研行|有绿、有技、有特色——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中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培训班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举办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7528]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1969]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1776]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1512]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1323]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0501]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0137]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0103]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02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39602]
   

主办:白山市农业委员会 承办:白山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址:白山市浑江区白山路1号 邮编:134300
电话:0439—3316440 传真:0439—6915577 Email:bs@jlnongji.cn
http://bs.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