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3-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要求发展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社会发展;既要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和生产力的落后。离开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农村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发展生产摆在首位,着力形成生产发展新格局,努力使农业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要积极繁荣农村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
  
第二,千方百计改善农民生活。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要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力形成农村内部增收合力,积极拓宽农村外部就业和增收空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要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调整优化消费结构,让农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要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生活得到直接而实在的改善。
  
第三,努力形成文明乡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突出特征。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新农民支撑和带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乡风民俗新风尚,让农村成为文明、进步的美好家园。
  
第四,着力改善乡村面貌。创建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也是新农村建设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必须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期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出发,充分考虑村镇的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着眼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建设规划。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村庄治理机制,切实改变村容脏乱差、房屋破旧散和农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落后状况。必须加强农村饮水、道路、通信、供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乡村面貌的新变化。
  
第五,积极健全乡村治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党处理与农民关系的一个基本经验和基本准则,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违背了这一点,就会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就可能事与愿违。必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深入开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第六,始终坚持有机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五个方面的建设要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把握,协调推进。既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又要重视农村社会发展;既要强调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又要强调农村生产条件改善;既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又要抓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我国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绝不能将五句话割裂开来,更不能只搞“单打一”,尤其要防止将新农村建设搞成单纯的“新村庄建设”,将财力、物力和工作精力集中投入到村容村貌整治上。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383]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业农村部召开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座谈会强调 部校合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25年夏粮总产量2994.8亿斤 
 夏粮稳产彰显中国粮食安全底气 
 [三夏进行时] 2994.8亿斤,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深化农机农艺融合 共促大面积单产提升——农机化总站和农技中心开展工作对接交流 
 刘国中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蹲点调研交流会强调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抓好部系统作风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701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1504]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1195]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0966]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0749]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9946]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39633]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39629]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39408]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39146]
   

主办:白山市农业委员会 承办:白山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址:白山市浑江区白山路1号 邮编:134300
电话:0439—3316440 传真:0439—6915577 Email:bs@jlnongji.cn
http://bs.jlnongji.cn